数据分析-基本概念

前言

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 Target 百货被客户投诉,这名客户指控 Target 将婴儿产品优惠券寄给他的女儿,而他女儿还是一名高中生。


但没多久这名客户就来电道歉,因为女儿经他逼问后坦承自己真的怀孕了。Target 百货寄送婴儿产品优惠券绝非偶然之举,他们发现妇女在怀孕的情况下,购买的物品会发生变化,比如护手霜会从有香味的改成无味的,此外还会购买大量维生素等保健品。


通过类似的关联分析,Target 构建了一个“怀孕预测指数”,通过这个指数预测到了顾客已经怀孕的情况,并把优惠券寄送给她。那么顾客怀孕与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如何被发现的呢?
实际上他们都是用的 Apriori 算法,该算法是由美国学者 Agrawal 在 1994 年提出的。他通过分析购物篮中的商品集合,找出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。利用这种隐性关联关系,商家就可以强化这类购买行为,从而提升销售额。这就是数据分析的力量,人们总是从数据分析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,啤酒和尿布的故事也是个经典的案例。


如今在超市中,我们还能看到不少组合的套装打包在一起卖,比如宝洁的产品:飘柔洗发水 + 玉兰油沐浴露、海飞丝洗发水 + 舒肤佳沐浴露等等。商品的捆绑销售是个很有用的营销方式,背后都是数据分析在发挥作用。

商业智能 BI、数据仓库 DW、数据挖掘 DM 三者之间的关系

开头中的百货商店利用数据预测用户购物行为属于商业智能,他们积累的顾客的消费行为习惯会存储在数据仓库中,通过对个体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总结出来的规律属于数据挖掘


所以我们能在这个场景里看到三个重要的概念:商业智能、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


商业智能的英文是 Business Intelligence,缩写是 BI。相比于数据仓库、数据挖掘,它是一个更大的概念。商业智能可以说是基于数据仓库,经过了数据挖掘后,得到了商业价值的过程。所以说数据仓库是个金矿,数据挖掘是炼金术,而商业报告则是黄金。


数据仓库的英文是 Data Warehouse,缩写是 DW。它可以说是 BI 这个房子的地基,搭建好 DW 这个地基之后,才能进行分析使用,最后产生价值。数据仓库可以说是数据库的升级概念。数据仓库是企业级别的,而数据库则是业务系统和单个项目中所应用到的技术,从逻辑上理解,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没有什么区别,都是通过数据库技术来存储数据的。不过从数量上来讲,数据仓库的量更庞大,适用于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。数据库可以理解是一项技术。数据仓库将原有的多个数据来源中的数据进行汇总、整理而得。数据进入数据仓库前,必须消除数据中的不一致性,方便后续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。


数据挖掘的英文是 Data Mining,缩写是 DM。在商业智能 BI 中经常会使用到数据挖掘技术。数据挖掘的核心包括分类、聚类、预测、关联分析等任务,通过这些炼金术,我们可以从数据仓库中得到宝藏,比如商业报告。很多时候,企业老板总是以结果为导向,他们认为商业报告才是他们想要的,但是这也是需要经过地基 DW、搬运工 ETL、科学家 DM 等共同的努力才得到的。

元数据 VS 数据元

我们前面提到了数据仓库,在数据仓库中,还有一类重要的数据是元数据,那么它和数据元有什么区别呢?
元数据(MetaData):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,也称为“中介数据”。


数据元(Data Element):就是最小数据单元。在生活中,只要有一类事物,就可以定义一套元数据。举个例子,比如一本图书的信息包括了书名、作者、出版社、ISBN、出版时间、页数和定价等多个属性的信息,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属性定义成一套图书的元数据。在图书这个元数据中,书名、作者、出版社就是数据元。你可以理解是最小的数据单元。


元数据最大的好处是使信息的描述和分类实现了结构化,让机器处理起来很方便。元数据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数据仓库。比如数据仓库中有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,为了描述这些关系,元数据可以对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定义,刻画数据的抽取和转换规则,存储与数据仓库主题有关的各种信息。而且整个数据仓库的运行都是基于元数据的,比如抽取调度数据、获取历史数据等。通过元数据,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我们管理数据仓库。

数据挖掘的流程

聊完了数据仓库,我们再来谈谈数据挖掘。数据挖掘不是凭空产生的,它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分不开。数据挖掘的一个英文解释叫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,简称 KDD,也就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。
在数据挖掘中,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任务,就是分类、聚类、预测和关联分析。我来解释下这些概念。

  1. 分类就是通过训练集得到一个分类模型,然后用这个模型可以对其他数据进行分类。这里需要说明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概念。一般来说数据可以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。训练集是用来给机器做训练的,通常是人们整理好训练数据,以及这些数据对应的分类标识。通过训练,机器就产生了自我分类的模型,然后机器就可以拿着这个分类模型,对测试集中的数据进行分类预测。同样如果测试集中,人们已经给出了测试结果,我们就可以用测试结果来做验证,从而了解分类器在测试环境下的表现。

  2. 聚类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。聚类就是将数据自动聚类成几个类别,聚到一起的相似度大,不在一起的差异性大。我们往往利用聚类来做数据划分。

  3. 预测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当前和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趋势,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识别机遇和风险。

  4. 关联分析就是发现数据中的关联规则,它被广泛应用在购物篮分析,或事务数据分析中。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。

    数据挖掘要怎么完成这些任务

    它需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计算,最终得出有用的信息。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。

    首先,输入我们收集到的数据,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。预处理通常是将数据转化成我们想要的格式,然后我们再对数据进行挖掘,最后通过后处理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。


    那你可能想问,为什么不直接进行数据挖掘,还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呢?
   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输入的数据通常是从不同渠道采集而来的,所以数据的格式以及质量是参差不齐的,所以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。数据预处理中,我们会对数据进行几个处理步骤:数据清洗,数据集成,以及数据变换。

  5. 数据清洗主要是为了去除重复数据,去噪声(即干扰数据)以及填充缺失值。

  6. 数据集成是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存放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中。

  7. 数据变换就是将数据转换成适合数据挖掘的形式。


比如,通过归一化将属性数据按照比例缩放,这样就可以将数值落入一个特定的区间内,比如 01 之间。我会在后面的几节课给你讲解如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。数据后处理是将模型预测的结果进一步处理后,再导出。比如在二分类问题中,一般能得到的是 01 之间的概率值,此时把数据以 0.5 为界限进行四舍五入就可以实现后处理。